跟谁学是新瑞幸?三季度净亏9.3亿12次被做空,花钱难买用户


11月20日,跟谁学Q3财报出炉,据财报数据显示,公司第三季度营收19.66亿元,同比增长252.9%,连续8个季度收入增长超250%。其中K12在线课程的收入为17.57亿元,同比增长282.7%。K12教育在线课程正价课付费人次达到114.7万人,同比增长140.5%。跟谁学在线直播大班课正价课付费人次数同比大增133.5%,达125.6万人。

2019年6月6日,跟谁学CEO陈向东及其员工庆祝美国上市。图/21世纪经济提供

投入变大,变亏本买卖

值得注意的是,跟谁学第三季度净亏损达9.33亿元,去年同期为盈利190万元,同比大幅转亏。对此,跟谁学给出的解释为销售和营销活动方面的投入增加,以扩大流量增长及加强品牌认知。

根据跟谁学Q3财报数据显示,跟谁学Q3季度销售费用为20.56亿元,去年Q3季度销售费用则为3.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22.22%。造成巨大变化的原因主要是,跟谁学为了扩大用户规模及提高品牌知名度大额增加市场推广费用,以及增加销售和营销人员薪酬。该部分成本增长,确实为跟谁学造成了负担。

但跟谁学CFO沈楠在2020年2月时曾公开接受投资者集中提问,面对一众关于获客渠道的疑问,他谈到:“跟谁学到目前为止没有付费做过任何的路牌广告、灯箱广告和电视广告等,所以我们在广告端确实要比行业头部要少很多。”此外,“我们2019年整体的获客渠道其实和其他在线教育公司没有太多的差别,都是腾讯系、头条抖音系,以及一些新渠道的探索。”

可以说,曾经跟谁学以超低的获客成本和超高的毛利率为独特优势,但现在的改变了营销方式,加大营销费用非但没有增加足够的用户流转入,反而变成了弊端,钱白白打了水漂。

股价大跌

更要命的是,11月20日,跟谁学股票曾跌超24%,财报发布后最高跌超22%,截止美东时间2020年11月20日16时收盘,跟谁学股票下跌7.97%,市值151.8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96.3亿人民币)。

而此次跟谁学股价暴跌,与被多次做空不无关系。作为目前唯一一家连续九季度盈利的在线教育企业,跟谁学在今年已遭5家机构做空12次,灰熊、香橼、天蝎、浑水等知名做空机构都是跟谁学的常客。并出具多份做空报告,指出跟谁学增长太快,存在虚假用户、刷单、关联交易、股票质押、被集体诉讼等问题。

最早,做空公司看上的并不是跟谁学,而是瑞幸。2月1日, 注册于香港的做空机构浑水公司公开了一份匿名的做空报告,指控瑞幸咖啡涉嫌财务造假,仅仅2019年第三季度瑞幸的门店营业利润被夸大3.97亿元,当时瑞幸股价盘中最大跌去26.5%。

4月2日瑞幸咖啡被曝公司2019年二季度至四季度期间,伪造了22亿元人民币的交易额,相关的成本和费用也相应虚增。 当天股价暴跌75.6%,在短短40分钟之内,发生了5次熔断,市值缩水至16亿美元,可见做空公司的威力有多大。

瑞幸前脚被曝丑闻,后脚这些人便变盯上了跟谁学。因为跟谁学是教育界唯一一家连续九季度盈利的独苗,瑞幸让他们尝到甜头后,马上转攻跟谁学。

让人意外的是,跟谁学在9月前即使被多次做空都顽强的挺过来了,甚至在被浑水等美国做空机构做空后的逆势反击走势,股价不降反涨,一度涨到142美元(约合人民币931.6元),让外界满腹疑惑。曾有做空者表示,不但把之前做空瑞幸赚到的钱全赔进去了,甚至还倒贴进去十几万美元,赔了几百万的人也不在少数。

不过幸运并没有一直伴随跟谁学,10月21日晚,跟谁学股价走低,一改常态,一路暴跌超30%。瑞士信贷集团的分析师Alex Xie在一份研究报告中表示,由于竞争变得更加激烈,以及跟谁学在夏季促销活动中犯下的“错误”,这家教育软件开发商正在失去动力。该分析师预计,由于其他公司也提出了类似的报价,跟谁学此次促销的转化率将创下历史新低。

报告指出,“许多家长选择轮流上促销课程”,而没有实际支付整个夏天的费用。Alex Xie认为,随着领先的私营企业继续筹集资金以推动增长,在线教育行业的竞争将会加剧,并认为跟谁学“不再受益于有机流量增长,在竞争的关键阶段犯了错误”。

10月22日,野村证券分析师则将跟谁学评级从“中性”下调至“卖出”,并将目标价从40美元(约合人民币262.4元)下调至38美元(约合人民币249.3元),为目前所有覆盖跟谁学的分析师中最低目标价。原因是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在线教育市场上,跟谁学可能会在收入增长乏力的情况下苦苦挣扎,其客户获取成本将飙升。他还补充称,跟谁学越来越强调的“明星教师”模式增加了公司的风险,猿辅导、作业帮、网易有道和新东方网络课堂在有机增长方面都更有优势。

申万研究所首席市场专家桂浩明对科技新智造表示,跟谁学股价暴跌应该和被多次做空有关系,有海外做空机构出报告,质疑跟谁学的财务数据,包括大额收入的走向等,引发市场担忧,股价也出现暴跌。近年来,中概股被做空机构盯上,出具负面评价报告的案例不少,有的做空成功,也有的做空失败。在这里有境内外财务标准不一致问题,也有不同环境下赢利模式理解不同的问题,还有个别中概股客观存在一些问题的原因,需要区别对待。不过,国内教育产业规范程度不高,确实有些不太透明的问题,受到质疑在所难免,投资者对此还是要谨慎判断。(本文转载自科技新智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