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3日爆卖120万杯,书亦“橙漫山茶花”新品背后有哪些思考?

温馨提示:本文约3652字,烧脑时间8分钟,筷玩思维记者赵刚发于北京。

2022年春天,一款名叫“橙漫山茶花”的高颜值、高品质饮品在短短10天便创下百万销量,最终以900万杯的战绩成为茶饮届爆款。

2025年春天,这款让无数消费者念念不忘的产品,再次亮相全国书亦烧仙草的门店,回归上市3日销量突破120万杯,全国GMV环比增长80%;上市一周销量突破200万杯,上市期间单日单店最高GMV达3.6w+,单日单店最高出杯量2000杯+;主题店4月19日总出杯量突破1000杯+,“橙漫山茶花”单品出杯量突破600杯+,日环比增长100%,月同比增长240%。

据筷玩思维(www.kwthink.cn)了解,在今年3月的品牌交流会上,一向低调的书亦烧仙草创始人王斌罕见现身,向外界阐述了其对行业的思考:尽管茶饮行业已进入存量竞争阶段,但依然是市场经济中最具潜力的赛道之一。面对新的市场环境,书亦决定以“重新创业”的姿态迎战,不再盲目追求规模扩张,而是回归产品与服务本身,以更务实的步伐重塑品牌竞争力。

熟悉行业的人都知道,在过去三年,茶饮行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加盟扩张潮,头部品牌们通过“万店计划”快速跑马圈地,但这种粗放式增长导致市场快速饱和,单店营收普遍下滑,部分加盟商陷入“开店即亏损”困境。

在茶饮行业同质化严重、品牌力被稀释的大形势下,经典爆款“橙漫山茶花”的回归,意味着书亦烧仙草当下有了自己差异化竞争的战略路径——不仅要重现昔日的销售神话,更要借这款产品开辟一个有独特价值的品类赛道。

情绪价值被认为是茶饮品牌竞争的下一个战场

可以发现,书亦烧仙草这次携新品亮相,其实是带着强烈的信心和战略章法的。

一方面,从产品层面推进全面的品牌年轻化,打造全新品类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首先是围绕年轻消费者这一核心群体的需求打磨产品,以此树立品牌形象。书亦之所以选“橙漫山茶花”为今年的首推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款饮品在2022年最初上市时就引起了消费者的广泛共鸣。

山茶花(Camellia)在东方文化中象征“独一无二的爱”,在西方则代表“理想的爱”。这显然得到了市场的积极反馈,大家能够迅速从这个情绪符号中感受到情感共振。看似柔美的山茶花却能在寒冬绽放,其契合了Z世代温柔且有态度的自我认同;不同于玫瑰的浓烈,山茶花的低调高级感,则呼应了年轻人对“不张扬的自我表达”的追求。

另一方面,山茶花作为香奈儿等奢侈品牌的经典元素,长期被赋予高贵优雅的时尚内涵,却也因此与大众消费者保持着一定距离。

书亦烧仙草巧妙地将这一时尚符号融入茶饮产品,让年轻消费者只需花费一杯奶茶的价格,就能获得山茶花所承载的情感价值与精神共鸣。这种将奢侈品美学民主化的创新做法,恰恰击中了当代年轻人渴望精致生活却又追求质价比的心理诉求,自然引发了消费热潮。

筷玩思维分析认为,在茶饮行业掀起“果蔬经济”热潮的当下,书亦另辟蹊径地选择了山茶花这一独特香型,在这种香型定位之上的情绪定位,不仅让“花香水果轻乳茶”这一新品类的形象愈发清晰、鲜明,更通过首款爆品“橙漫山茶花”的成功,为后续产品矩阵的延伸奠定了市场认知基础。

值得强调的是,书亦的差异化并非靠堆砌原料,而是通过技术将“香气”转化为可标准化的消费者体验、重塑行业价值锚点。

当价格和口味难以形成绝对优势时,谁能占领消费者的情感心智,谁就能赢得长期忠诚度。书亦从山茶花这一视角打造了一套完整的品牌美学体系,将产品特色做了系统化的美学表达,如定制主题杯、艺术包装和高颜值周边,在高颜值、高调性的基础之上定义“花香水果轻乳茶”新品类,这是很有远见的,长期坚持,就能实现从饮品到生活方式的品牌跃迁。

从“有料”到“有韵”,详解花香水果清乳茶新赛道的创新逻辑

当然,一杯成功的茶饮产品需要多个元素加持,要持续吸引消费者购买,光靠漂亮的外观和营销概念是不够的。山茶花是情绪锚点,勾起顾客消费欲望后,仍需要产品本身有足够的竞争力,要有实实在在的口感和品质。

书亦很清楚这一点。作为以“真材实料”起家的品牌,早期凭借烧仙草、芋圆等丰富小料,满足消费者对“性价比”的直观感知,并因此赢得了市场。如果说这是料多即正义的“有料”1.0时代,那么现在就已经进入“有韵”2.0升级,书亦正在对料的价值做重构和全面升级:精选精品鲜橙,反复调试酸甜比例;采用特殊工艺处理轻乳茶基底,让茶香和奶香完美融合。

新茶饮的食材创新正从“饱腹感小料”转向“感官体验型原料”,这种重构打造出了独有的层次感:现切鲜橙(视觉有料)+山茶花香气(嗅觉有料)+乌龙茶底(味觉有料)叠加成多维美好体验,一口入魂,一秒进入梦幻般的花簇水果世界。

据筷玩思维了解,这次“橙漫山茶花”升级后原材料中的橙子很不一般,全部是湖北秭归的伦晚脐橙。这种独特的晚熟品种需要经历完整的四季轮回,长达12个月的生长期使其在秭归特有的三峡河谷气候中形成了13-15度的糖酸比,口感清甜,出汁率高,也被称为橙子中的顶流。

伦晚脐橙99%的无核率和细腻无渣的果肉质地,使其特别适合制作茶饮——不仅能呈现清澈透亮的饮品色泽,更能让每一口都充满饱满的橙香风味。

这种由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的优质水果,不仅为书亦新品提供了味觉保障,更赋予了产品“匠心造作”的品质故事,在原料端就建立了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差异化壁垒。

我们再来看“茶”的部分,“橙漫山茶花”饮品以福建安溪乌龙茶为基底,既能中和水果的甜腻,又与花香元素完美融合,再加上纯牛乳,茶、奶、花、果四重香的味觉体验就这样形成了。

在业内人士看来,书亦“橙漫山茶花”既然是重新回归,就得用实力证明,这款产品不仅好看、好拍,更重要的是要经得起消费者的味蕾考验,而这才是爆品能持续热销的根本原因。

破局同质化:供应链与品牌独特价值的“双轮驱动”

上游供应链建设已成为新茶饮品牌的竞争核心和重点投入,这对于保证产品品质、实现规模化发展至关重要。“橙漫山茶花”已经通过现制工艺找到“茶、奶、花、果”四重香气的黄金平衡点,之后就要看能不能对上游供应链做有力的控制,以此来确保每一杯茶饮的独特风味和香气。

花香与水果风味的稳定性对原料和工艺要求很高,尤其是水果,酸甜度受产区气候影响大,同一果园不同批次橙子糖度差异可达3度。

书亦拿出的解决方案是“建立专属合作基地,实施对鲜橙的采摘、分拣、清洗全流程管控”。

此外,水果的存储和运输环节对风味的保持也有决定性影响,这一过程本质上是一场与时间、温度和氧气的赛跑。

以书亦采用的伦晚脐橙为例,橙子摘下枝头后,常温下仍会保持旺盛呼吸,呼吸作用会导致自我消耗,糖分作为呼吸底物每日递减0.5%-1%,而4℃冷链控温则可以将呼吸强度降低60%。因此,要保证水果的甜度和风味,冷链运输精细化管理就是前提。

据筷玩思维了解,书亦在全国已经拥有6大合作种植基地、29个多温一体仓、9个水果仓、1个海外仓及200多条冷链专线,可做到全程温控监控,每批次原料都建立了数字化品控。这种“从枝头到杯口”的全链路管控,使得书亦能将自然农产品的变量转化为标准化风味输出,最终实现同一产品在不同门店、不同季节的风味差异控制在很小的范围之内。这也成为在终端顾客手中的茶饮保持稳定“鲜橙感”的核心秘密。

书亦的案例证明,破解同质化需同时具备“上游控制力”与“下游共情力”,单一维度的创新已难以突围。

从另一个角度看,书亦烧仙草选择深耕供应链建设,也走出了一条差异化突围之路。书亦建立源头直采体系可以构建溢价能力,冷链物流创新可以降低损耗,数字化品控系统可以提升风味稳定性,以此创造复购价值,这些都是基于长期主义的具体践行,最终实现“越升级越盈利”的良性循环。

结语

新茶饮的终局是“系统能力”的竞争。“橙漫山茶花”的回归,标志着行业竞争从“单品爆款”转向“体系化能力”的比拼。书亦的实践也印证,未来的赢家将是能同时驾驭“硬实力”(供应链)与“软实力”(文化叙事)的品牌。

当下,品质消费已成为市场的主流趋势。高颜值、高品质的“花香水果轻乳茶”的差异化定位避开了与奶茶、果茶的存量竞争,也让书亦能够跳出价格战层面的鏖战,通过品类创新打造溢价空间,抢占情绪价值高地和健康化细分市场,率先定义新品类,形成“花香+水果+轻乳茶=书亦”的认知闭环。

我们似乎已经能看到书亦未来产品矩阵的雏形:以“橙漫山茶花”为起点,可延伸出更多花香、果香组合,快速迭代产品线,巩固“花香水果轻乳茶”的技术壁垒,以品类创新实现品牌突围,将品类创新与门店运营、加盟体系协同后形成全方位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