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亿白马股遇雷!自爆125亿债务或违约,天齐锂业危机四伏

作为世界第二、亚洲最大的锂产品生产商,天齐锂业(002466.SZ)虽然仍站在新时代的风口上,但两年前的一场“蛇吞象”式海外并购,却让这家锂电池龙头危机四伏。

11月13日晚间,天齐锂业发布公告自曝称,公司与中信银行牵头的并购贷款银团(下称“银团”)筹借的并购贷款中的18.8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5.93亿元)将于今年11月底到期。尽管天齐锂业已经向银团提交了调整贷款期限的申请,但目前尚在审批中,存在贷款到期未能成功展期而公司无法及时、足额偿付导致违约的可能性。

财报显示,2019年,天齐锂业亏损59.83亿元。如未能在2020年实现扭亏为盈,那么天齐锂业将可能在2020年年报披露后触发退市风险警示。截至2020年9月30日,公司账面货币资金仅剩12.95亿元。

11月14日,时代周报记者多次致电天齐锂业董秘,但截至发稿仍无人接听。

天齐锂业在公告中称,“针对即将到期的大额债务,公司和控股股东层面仍在积极开展战略投资者引入等相关工作。”尽管有业内人士认为,产业资本的进驻足以挽救天齐锂业的债务危机,但引进产业资本可能并非是天齐锂业的首选。

11月14日,伊维经济研究院研究部总经理吴辉对时代周报记者指出,从公司实控人角度来看,可能更希望由政府主导的资本进来而非产业资本,产业资本的进驻可能会导致天齐锂业实控人同时失去控制权和管理权。

125亿债务或爆雷

根据公告,天齐锂业已经偿还今年6月30日从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分行处取得的约6亿元贷款。不过,公司现金流水平并未得到实质性提高,流动性紧张的局面也暂未出现实质性改善。

按照天齐锂业此前与银团签署的相关协议,并购贷款中的18.84亿美元将于2020年11月底到期,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179.35%。

换而言之,天齐锂业已资不抵债。

另外,天齐锂业还将暂缓支付2020年内到期的部分并购贷款利息。截至目前,累计应付未付银团并购贷款利息金额约4.71亿元人民币,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6.76%。

除了还不起钱,融资困难也影响着公司的在建工程。

公告显示,公司全资子公司成都天齐锂业有限公司(下称“成都天齐”)、Tianqi Lithium Kwinana Pty Ltd(下称“TLK”)与澳洲奎纳纳氢氧化锂项目的总承包商 MSP 工程私人有限公司(下称“MSP”)之间的诉讼、仲裁事项无更新进展,案件尚在进一步审理中,尚未作出最终判决。TLK 已将MSP向TLK诉讼的标的金额计入其应付款项,上述诉讼、仲裁事项结果不会对天齐锂业的经营业绩造成重大不利影响,但有可能影响天齐锂业的经营性现金和TLK项目调试的进度。

天齐锂业称,尽管公司已在努力推进工作进展,后续如果公司各种融资路径未能成功,且公司亦无法通过别的融资渠道解决后续建设资金投入,或者因MSP诉讼事项结果不利影响一期氢氧化锂项目调试资金的投入使用,公司在该项目上的前期投入未来可能面临损失或计提减值的风险。而天齐锂业此前已经启动的其他项目未来也可能将面临因暂时无法继续投入导致前期投入无法完全收回的风险。

巨额债务、重大诉讼正一步步压垮天齐锂业的财务,而本能缓解公司资金链紧张难题的控股股东却也面临着股份质押率过高的风险。

公告显示,截至11月10日,天齐锂业控股股东天齐集团未来一年内到期的质押股份累计数量3.55亿股,占其所持股份比例75.82%,占公司总股本比例24.03%,对应融资及担保余额31.94亿元。

而这笔融资及担保早已用在天齐锂业及其子公司身上。如果公司业绩持续下滑、不能偿还大额到期债务等风险被触发,可能导致公司股价下跌,届时将可能发生天齐集团被质押权人要求偿还质押融资或补仓的情形。

11月14日,赛迪顾问高级分析师王维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说:“这次披露距违约的时间较近,应该会对二级市场造成比较大的影响,但至于后续会有怎样的发展不太好判断。”

为了缓解目前流动性紧张的局面,降低公司财务杠杆、优化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天齐锂业及其控股股东正积极寻求引入战略投资者。

王维认为,作为一家在国内外有相当多客户渠道和资源布局的企业,在我国当前重点关注产业链安全的背景下,应该会有接盘的企业或者地方政府。“只不过接盘时资产还剩多少,就不好说了。”王维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蛇吞象”并购埋祸根

天齐锂业成立于2004年,主要从事锂资源开采、销售和锂盐产品生产制造。2014-2017年,适逢新能源汽车市场起飞,处于产业链中的天齐锂业也因此受益。

财报显示,2014-2017年,天齐锂业归母净利润从1.31亿元激增至21.45亿元,而在此期间,公司资产负债率一直保持在50%以下。经营局面突然向好,让天齐锂业有了扩张的底气。

2018年,天齐锂业与加拿大化肥公司Nutrien签订协议,以40.6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59.2亿元)的交易价格将智利锂矿巨头智利化工矿业公司(SQM.N,下称“SQM”)23.77%的股权收入囊中,成为其第二大股东。加上原本持有的2.1%股权,天齐锂业合计持有SQM 25.86%的股权。

根据天齐锂业披露的信息,SQM是全球主要的碳酸锂和氢氧化锂生产商之一,其位于智利阿塔卡马的盐湖资产,是全球范围内含锂浓度最高、储量最大、开采条件最成熟的锂盐湖。

这无疑是一笔“蛇吞象”式的收购。彼时,天齐锂业自筹资金仅7.26亿美元,另外向银团借款共计35亿美元。一旦天齐锂业无法兑现业绩预期,激进的高杠杆收购行动将会迅速拖垮公司。

彼时,深交所也向天齐锂业下发了重大资产重组的问询函。天齐锂业在回复函中表示,交易完成后,不会导致公司面临严重流动性风险,偿债能力在可控范围内。“公司2017年净利润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足以覆盖并购融资利息。”天齐锂业称。

事实证明,天齐锂业的预期过于乐观。

“有观点认为当时天齐锂业的步子迈得太快了,但回到两三年前,以当时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及锂价来看,天齐锂业的收购行动并不是错棋。问题只是公司被当时不正常的高锂价冲昏头脑,影响了对未来锂价的判断。结果2018、2019年的收益远不如预期,导致现金流出现问题。”王维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2019年,行业风气突变、锂价下跌,SQM经营业绩超预期下降。数据显示,2019年SQM净利润为15.61亿元(约合2.34亿美元),较2018年大幅下滑46.47%,而SQM并购贷款产生的利息费用则高达约16.50亿元。按照天齐锂业25.86%的持股权益计算,SQM仅能贡献4.04亿元的利润,剩下的利息费用问题,公司需要自己想办法解决。

2019年财报显示,天齐锂业对SQM计提减值准备约52.79亿元,这笔减值也让公司2019年归母净利润亏损59.83亿元。而2018年同期为盈利22.00亿元。

受累于SQM股权收购,天齐锂业的业绩持续走下坡路。2020年三季报显示,天齐锂业报告期内实现营收为24.27亿元,同比下降36.09%;归母净利润为-11.03亿元,同比下降890.95%。

资产负债率也始终居高不下,2020年三季度末更再创新高,达到81.27%。

吴辉认为,尽管天齐锂业面临着到期债务不能偿还的风险,但此事不会引起太大的行业波动。“目前应该有大量的产业内战略投资者期待进入天齐锂业,主要问题是战略投资者和现在的实控人之间的博弈和谈判。”吴辉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到期债务不能偿还的风险是预期之中,天齐锂业和赣峰锂业仍然是业内两大龙头。

二级市场方面,11月14日,赛泊资本创始人马赛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天齐锂业自曝无法偿还大额债务,但像这样周期性强的白马股,大跌一波以后会维持震荡,暂时没有太大的系统性风险。”

截至11月13日收盘,天齐锂业报收24.58元/股,涨2.12%,总市值为363.07亿元。(本文转载自时代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