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创优品“加盟”榨干商家、“质量问题”坑死用户、“自融”玩坏自己


名创优品从创立以来似乎一直诟病不断,叶国富一手打造的名创优品已成为零售百货“质量堪忧”、“抄袭”的代名词。然而,名创优品更有意思的远不止于此,今天我们就和大家再聊点别的,再深度了解一下名创优品鲜为人知的故事。

名创优品重点「质量问题」盘点

2018年1月,名创优品壹加壹珠光带刷眼影笔(古铜色)被检出有害物质砷过量。

2020年5月,南京市市场监管局检测出名创优品某批次的金属耳饰、手镯的镍释放量、有害元素镉含量均不符合标准。

2020年6月18日,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2019年抽查检验结果,名创优品经销的1款KaKao Friends单耳苹果碗被检出三聚氰胺迁移量不合格。

2020年9月23日,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2020年第1期化妆品监督抽检质量公告》显示,名创优品一家上海市静安区品立百货店售卖的一款名为“一步可剥指甲油”(批次9C19)被检出三氯甲烷含量高达589.449μg/g,该商品的含量是国家标准限值的1400倍之多。

名创优品重点「抄袭」事件盘点

中国法院裁判文书网显示,仅2015至2018年间,名创优品运营方广东葆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广东葆扬)涉及二十多起侵害外观设计专利权、商标权纠纷,原告包括屈臣氏、路易威登、曼秀雷敦、乐扣乐扣以及特百惠等国际知名品牌。这些诉讼绝大部分以广东葆扬败诉、赔偿原告经济损失终结。

其中,比较典型的是名创优品未经漫画家白关许可擅自将其作品印在本子上销售。白关起诉后,2017年3月,一审判决白关胜诉,责令名创优品停止销售、赔偿经济损失8万元并公开道歉。名创优品提出上诉,7个月后,二审结果维持一审原判。名创优品之后履行了赔偿,但考虑到负面影响迟迟不肯道歉,在白关申请强制执行后,名创优品不得已于2018年10月发布了道歉函。

2018年3月,诺米品牌起诉名创优品旗下NOME家居商标侵权;2018年11月,家具品牌PIY创始人沈文蛟发文,称名创优品旗下MiniHome品牌抄袭PIY的NUDE衣帽架。此外,还有很多护肤品彩妆品牌也指控过名创优品的抄袭行为。

今年1月,深圳设计师品牌finerworld九层发布文章《名创优品,你敢回应吗?》,指责名创优品抄袭该品牌产品。

名创优品奇怪的加盟模式

名创优品创建于2013年,随后开启轰轰烈烈的开店潮。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名创优品全球开店3500多家,其中海外接近1200家,2018全年营收超过173亿元。值得注意的是,近两年名创优品增长开始放缓,店均营收能力也达到瓶颈。

名创优品低毛利的营收模式又决定了其必须以量取胜,因为它做的是规模效益的生意。首先,小百货售价低,挣钱靠走量,只有扩大了规模,才能提高利润。名创优品的加盟店有一些自己的特点,名创优品分给加盟者的毛利率是38%。今天卖了100元,名创优品打38元到加盟者银行账户。这样一来,加盟的人排到了3个月后,甚至有品牌服装的代理商将旗下的服装店全部换为名创优品,并帮助其快速扩张。

这背后又隐藏一个大问题,名创优品的店铺需求量很大,但这种有地的相较而言终归是少数,快速增店的需求和店铺不足的矛盾该怎么解决?聪明的叶国富想到了自融。

现代版“双手互博术”教父的自融之道

名创优品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快的裂变加盟,的确在于他给加盟商38%毛利的丰厚回报,但这种加盟有前提条件。这就是名创优品饱受诟病的另一面,自融。

加盟商需每年拿出5万特许商标使用金,且一次性缴纳75万元货品保证金。这套精心设计的加盟政策确保了公司旱涝保收,不仅可以通过销售额分成覆盖商品成本,并赚取装修费、员工招聘费等,高达75万元的货品保证金也冲抵了加盟商亏损的风险,数千家门店的几十亿保证金又成为公司的免息资金。在加盟商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利用此前加盟的店面进行抵押贷款,再进行加盟。

高昂的开店成本并没有阻碍名创优品的扩张步伐,叶国富想到了用P2P平台分利宝为加盟商融资提供支持。

有意思的是,这个分利宝属于赛曼控股集团,而叶国富正是这个集团的最大股东。

后来为了掩人耳目,平台在工商信息上做了切割,同时标的信息也不再提及名创优品和其他有用信息。然而我们经过核实发现,平台的自融嫌疑并没有解除。

而这实质上形成了名创优品获得了加盟商的资金,又通过分利宝将资金贷款给投资商。名创优品的企业结构也被业内称为“左手实业,右手金融”。

自融一直以来被称为P2P平台的头号“杀手”。通过金融能够使项目迅速的膨胀,但能不能持续就要看业务扎实与否。供应链做得太快,一旦业务、商品跟不上去,企业也会受到很大伤害。

叶国富将投资者、加盟商和名创优品绑在一条战船上,似乎是一种荣辱与共的双赢局面,一旦出现整个产业的经营不善,那么就会导致分利宝资金链断掉,到时绑在一起的三者相互牵扯都难以逃脱。如今这种形式正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让“自融”模式带来风险的几率进一步增大,引发社会担忧。

叶国富在金融领域的另一个布局是缺钱么和借钱么借款平台,二者的运营公司均为广东缺钱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大股东及实控人为叶国富。在借钱么分期公众号上,还能看到“专注大学生”的宣传语,在监管明令禁止校园贷的情况下,借钱么依然顶风作案。

相对于借钱么,缺钱么定位为主打产品,而在聚投诉官网上,关于缺钱么的投诉帖超过700个,投诉内容大多涉及高利贷、暴力催收、冒充公检法等。后来,缺钱么转型贷款超市,给多个714高炮平台导流,包括富贵舟、摇钱树等平台。它们发放的714高炮收取借款人30%本金的砍头息,综合借款成本最高超过2000%。

如今以拼多多、快手电商为首的品牌不断通过低廉的价格和社交裂变红利蚕食着零售市场份额,消费者的审美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是否能够依靠现有的品类继续逆势增长,仍未可知。

这些问题的出现在名创优品身上,带来的风险可以放大数倍。在其与分利宝绑在一起时就应该能够预测到,一旦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会一损俱损。名创优品上市后的资本故事能否继续讲下去,恐怕只有时间能给我们答案。(本文转载自猎财)

分享到